片单中,它一直占有一个位置,却迟迟没看。
最近看了,不禁怪自己看晚了。
平凡而伟大,真实而感动。
这部国产良心片今天推荐给你们——《遥望南方的童年》
它或许是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以及农村教育最好的电影之一。
影片改编自真实故事。主人公是一名乡村教师,和一群江西农村的留守儿童。
那是2004年的江西宜春。
影片一开始,一名男子坐着一辆小货车驶入村庄。
而村子里,只见几名男人围在一个小店里打牌。
桌子上坐着一个10来岁的孩子。
他的爸爸过来了,大骂他滚开。
他不服气,反驳
好电影是好电影,但说实话9.4高了,我从小也是留守儿童,从影片中我没有看到立体的一面,总觉得缺了点啥。前面是不错,后面是败笔,后段有点太美化易老师了,虽然我也相信这世上真有易老师这样的老好人,但很多事没有交待清楚,比如文才(渣男)把一个婴儿交付给一个不咋熟悉的老师(从他们第一次见面可以看出不是特熟悉),文才(渣男)这么年轻父母年级肯定也不大,为什么不交给自己父母带,如果父母不在了片中有没交待,即使父母不在了在农村小孩一般也是给亲戚看护不可能给个老师,这不符合一般常理。没错
看完已经泪目,我也是留守儿童,童年的时候沉默寡言,常常一整天都坐在天台上遥望远方,我想爸爸妈妈,也会在妈妈好几年回来一次的时候,艰难的开口叫妈妈,忍不住想哭。也会忍受寄人篱下的心酸,爷爷曾经也在饭桌上因为奶奶和小姨都不想管我,脱口大骂,捡回来又不养,丢在家又不寄钱,当初就该不要捡!也会像坨坨一样想吃零食吃不到,表姐每次吃方便面,我只吃得到一小口。从幼儿园到小学从来没有零花钱。做很多家务,成为了大人眼里懂事的女孩……
这部2007年的片子今天看来让人震撼:一是因为它涉及农村衰落的题材至今仍极富意义,二是影片用典型的意象全景式地展现影片主旨。
影片名为《遥望南方的童年》,此处的南方首先指“深圳”,这是影片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:外出务工者集聚地。而对于儿童而言,根本不能明白何为深圳,于是南方成了进一步解释的词语,但即便如此,孩子们仍旧懵懂而无知。延伸出去讲,“南方”是改革开放后发展的代表,这与宜春所代表的农村衰落形成暗含对照。于是,从影片中我们能读出更为深刻的对照,童年的人群遥望南方
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一部曾经看过的纪录片——《生门》。
一部是乡村教育电影,一部是城市生育记录。却都印刻出相同的侧面:在城市化的巨大黑影下面,生存于这个社会边缘的,那些张大了却迷惘的瞳孔。
人在庞大社会机器的运转,在时代洪流的携裹面前,只能截取一点点情怀,去博得别人的热泪和同情,也安慰自己的孤独和平庸。
看《童年》和《生门》这样的电影,就像是饮鸩止渴,亲情有什么用呢?眼泪有什么用呢?当人在面对这个社会的不公的时候,那种无力感和非洲的孩子吃不上饭也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。
即便是十多年后的今天,在一些偏远地区,泥泞山路、留守儿童、留守老人、简易教学楼……依旧存在。只是说随着国家的发展,各方面质量的确有所提高改变。
大概留守儿童都被那句“过年了爸妈就回来了”的话语哄过吧。也因为那句哄话而对过年充满期待。为了田水引流吵架打架、因为帮别人干点活耽搁了自家田地活的吵架、干点事总会有人支持有人说风凉话……一切都是那么真实的农村生活。
影剧好像没有明确深刻的主题,就是呈现着乡村教学、留守儿童的一个现状,普通的日常
极品!遥望南方的童年,梦想孩子的明天。
转载请注明网址: https://www.z1yy.com/post/id-1114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