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一天很繁琐的工作,漫长的晚上觉得无聊到可以看完一部想来也知道定然很清平的电影。
日本电影的光很特别,特别的清爽,即使拍很炎热的时候依然能叫人觉得凉快,沉静下来。让我回想起从江边延展到之江校区大门的那条林荫小路,有草木的清香和徐徐的江风擦掉从城市中带来的躁郁。
第一次注意到这种光是在《情书》的时候,干净得让人觉得不现实。后来就常常看到了,哪怕是像这样很现实的故事,母亲和女儿不断的絮絮叨叨之间,因为光线像是有禅意,一切包点心搬床吃饭洗澡睡觉也都变得好像有特别的意思。
那一天是哥哥的忌日——我看到差不多二十分钟的时候才猜到。生的人平时不相见,却是为了死的人聚在一起,热闹的聚在一起,收了邻居的奠仪,给孩子们发了白包,说着关于往昔的事,听当年被哥哥救起来的孩子说些无聊的话,姐姐的女儿说“我暑假里长了1.5公分”,就好像死亡的涟漪早已经散去。
可是在这样溪水一样平常的生活中总有一些不寻常的顿点:小良说“我不是长子”,被救的孩子走了以后全家正说着话突然停下了手里的动作
最戳的好像就是父亲在问救护车抢救工作人员时没有人应答,自己想辩解的时候,也无力的感觉,最终车走了,只能说“那就回去睡觉吧”,一种廉颇老矣的无力和挫败感。良多看了之后,似乎也那么觉得父亲的不易。
在之后就是爷爷爸爸孙子三人去海边,路上下楼梯时候爷爷蹒跚的脚步,联想到他按摩腿的时候,更是一种无力的感觉,
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,一个家庭的瓦解,一个家庭的组建,东方人懂得离别酒的深浓,也懂得分手时隐在眼波中的不舍。没有西方人天生的热烈性格。西方人喜欢浓烈,酒浓烈,呛人。情浓烈,东方人觉得也呛人。动不动就拥抱,情侣间动不动就热吻。东方人有自己的处事方式,在电影中,父子、母子、夫妻之间分明是隔了什么,像东方人室内设计的屏风,情感半隐半现。但那呈现的一分抵过十分,浓重得让你透不过气,那隐的会让心头疼痛万分。握个手吧,什么话都不说,毋宁多言,画面留白。
太熟悉了,良多母亲就是一个典型的东方传统女性。是枝裕和该是一个多么具有人文关怀的导演呐!他将女性也无法企及的细腻感发挥到了极致,台词不多不少,情感不咸不淡,但太生活化了,它精确到生活的每一个零部件,严谨而不古板,淡雅而不乏味。以至于让我们沉浸其中,忘记了这是一部日本电影。祖母是每一个人的祖母。她在儿孙回来时,总是习惯性地多做点东西,忙忙活活操持一大家子的饭菜。她会念叨着“饭菜是不是不够,还是多做点点心吧。”,她心疼儿子的样子
2008年,《步履不停》有哪些戳你泪点的情节?
转载请注明网址: https://www.z1yy.com/post/id-132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