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下一站,天国》是一部童话性质的纪录片。它给予我的更多的是影片之外的东西,而不是片子本身的情节。我想我大概不会像片子里的眼镜婆婆那么安静,会去赞赏那缤纷的落英,去体会那种极致的简单所带来的欢愉,至少现在的我不会。其实我很喜欢那位婆婆——就像喜欢圣母玛丽亚,她悠然自得的宁静抚慰了心烦意躁的我。
在进入天国前,做出割舍,只带一段记忆进入天国,并以此长伴,这个确实很难。我想,如果是我,会选择一个比较平凡,但却很安心,幸福的一段回忆吧,(再激烈再澎湃的事情如果天天经历也会渐渐无味的)就像片中老伯伯那样——在深秋的白色长椅上和深爱的人一同度过最最琐碎最最无奇的时光。我喜欢这种只有两个人才可以体会到的幸福。
死亡一直是无法回避的话题。它一直粘着生命,如影随形。生命厌恶地注视着它,说:滚开,我的选择是生!!死亡窃然一笑,不发一言,和生命贴得更紧了。生命如此之美,死亡无可救药地爱上了她,充满了嫉妒和强烈的占有欲。然而,在那最后一刻到来之前,更多的时候是生命轻盈地一跃
该片是日本新秀导演仕枝裕和的作品,其题材一反日产片以死亡片为内容的主流,营造一个充满日常的、和善的人情味的平淡温馨 “鬼片”。但严格地说,此片仅限于感性小品,内容并不深刻精警,缺乏理念和智性,由此易让人产生新一代影片日亦衰败的感想。剧情讲述了一个颇似政府机构、地处雪地的阴间亡灵报到处,每个星期都有一批新死者入院登记,然后各自齐集几天,思索一生最为珍贵的回忆,再由职员拍成 “送终片”伴死者前往天堂。该片采用半纪录式的手法。仕枝裕和注重的人间有情、电影有情的作风,所以无需逻辑可言,观感也就颇为平实了。剧中的隔世四角恋很有戏剧性,与同类影片相比,剧情并不特别离奇,由九五年的《幽国车站》即可看出。但总的来说,这是一部向人情、向电影致意的作品。
经人推荐或者无意间看到的好片子总能让我感到很惊讶,甚至震撼。很多看重思想内涵的爱好者相比,阅影数量并不多,更容易被导演编剧的新颖的拍摄手法与技巧所打动,蕴含着或深或浅的思想哲理,足以让我品味很久了。
是枝裕和电影的张力很强。故事娓娓道来,平静的专注下是情感的流动,或温婉,或激越。落泪大约是常有的事。是枝裕和镜头下的人物,不论性别年龄,出身背景,都或多或少透着那么点认真劲和可爱劲。
这是一部带有浓重奇幻色彩的电影,构建了多重虚构维度。第一重虚构是为这处孜孜不倦为人送终的机构。通过人物讲述,我们知道这样的机构不只一处,其中还有年功序列,轮岗,离职,入职等制度。第二重虚构来自于机构员工、供应商、以及记忆持有者。在“重建记忆”的过程中,所有人都一丝不苟地参与
在我们死后,世界依旧春夏秋冬,日出星陨地向前推进。没有人可以让地球停止转动,没有人可以左右历史的进程。死者已矣,活着的人仍将继续着自己的人生,这,就是生活。但我们呢?对于这些死去的灵魂,他们将到达什么样的地方呢?
小的时候,老人们总在继续着他们幼年时代的传说,比如人鬼魔神,比如天堂地狱。传说中天堂如梦,地狱如火。天堂中有莺歌燕舞,有佳木繁荫,有瓜果飘香,有溪水潺潺……宛如《创世纪》中的伊甸园,而地狱,火光冲天,欲火横流,置身其中的罪人,将永世不得安宁。他们的话无形中左右了我们,我们不可以不听大人的话,不可以做坏事,因为这样我们会堕入地狱。长大后,我们发现,地狱和天堂的区别只是用长柄勺喝肉汤时,你是否先喂给别人。于是,天堂有爱,地狱只有欲望。
枝裕和说:没有天堂和地狱,每个人死后都将去一个叫做天国中转站的地方,并最终从那里走向天堂。
这里就是天国中转站。
“欢迎来到这里,你将在此处停留一周,然后从这里走入天国。房间已经准备好了。但在此之间,你必须做一件事
仿佛纪录片似的,记录着每个人的生前死后。
里面的几个老人家都演得很好。Arata当年没有锋芒,安静地演着,最后盯着镜头的那一段,从他眼中看出许多表情。伊势谷友介年轻时喜欢演愣头青。另外,难得见寺岛进大叔如此清淡的扮相。
嗯,只从人生中挑一段记忆永远记住和保留,该挑哪段呢?
《下一站,天国》安魂曲在你心中
转载请注明网址: https://www.z1yy.com/post/id-54348.html